第720章 回程-《穿成福运小娘子》
第(1/3)页
通州搬迁事宜,朝廷议定的很快,但通州上上下下,都不太着急。
作为水路交通枢纽,通州虽然不时有水患发生,但从未波及到通州的根本。
几百年过去,通州依然好端端的屹立在大河一侧。
所以知府李长治接到朝廷的公文, 只是按要求把事务安排下去。要说什么紧迫感,那是绝对没有的。
而且搬迁这种事,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。其中任何一项事务,都得拿银子说话。
在他的任期上迁移万顷仓,那是绝对的好事。
他之前不敢接秦向儒的上疏,现在也一点没觉得这件事越过他有什么不好。反而觉得他避开了风险, 最终却得到了好处。
就像往永汇仓运粮这件事,操作性就很强。
李长治并未耽搁多长时间, 很快就选定了一个大的河运船队。
运输粮食,运力是首选。
即使以后发生什么事,他也是以运输能力作为标准做出的选择,而非拿了好处、或者看了什么人的颜面。
当然,安排这种事,好处不可能没有。也得有大人物做引荐,赚足了人情才好定下。
但那都是背地里的勾当,表面上看,事情得做的规规矩矩、滴水不漏才行。
就像如今风头正盛的诚运南北,不过二十条船。
若是选择他们运粮,运输快慢先不说,一旦中间有点差池,朝廷和百姓都得疑心他得了诚运的好处,所以才会选这么小一个河运行。
一直以来,李长治无论做油水多大的事情,一定要先把自己摘利索了,再看其中的好处。所以他才能坐稳通州知府这个位置。
所以, 诚运南北既没有朝廷的大人物为其说项,他也没见到多大的好处, 运粮这趟差事,还真就没诚运什么事儿了。
…………
袁冬初是通过正常渠道,知道朝廷议定了通州和万顷仓搬迁。
等到消息送到顾天成手中,通州的正式公文也到了。
朝廷这么快的动作,虽然大大出乎顾天成的意料,却是和卓远图的预估一样。
顾天成心里有数,仅仅通过廖清溪,在李长治处做了点试探,就被客气且坚决的否定了。
第(1/3)页